如何面对那些伤人的“自恋型父母”
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被父母泼冷水、讥笑、责备、唠叨,等等一些带着负面情绪,而且又没有促进问题解决的行为。渐渐地,这些人会发现,似乎无论自己做了什么,如何去做,甚至如何取得好的结果,父母都不会感到满意。
他们这种“嫌东嫌西”的表达方式,似乎成了一种惯性。像一块压在自己胸口的无形巨石,又像是隐藏在家里角落的一支支暗箭。
当人们无法理解父母的这种状态,表达自己的抱怨时,可能只会用“强势”或者“啰嗦”来形容父母。
图 源 | pixabay
有学者指出,这种行为可能不仅仅是强势,而是一种“自恋”的状态。这里的自恋并不是孤芳自赏,而是反映了这种父母在内心缺乏自信,甚至有一种自卑感。他们采取一种向外攻击的姿态,贬低旁人,尤其是最亲近的人,由此让自己感觉到周围的人缺点更多,陷在一种唯我独尊的意识中。
就父母自恋的程度而言,他们可以表现为具有强烈的控制欲,喜欢责备孩子,固执己见,没有倾听别人观点的耐心和意图,也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孩子……在他们的世界中,孩子是自己的“衍生品”,应该毫无条件地接受父母的指导和建议,甚至遵从父母的规划。
例如,一位父亲是律师,视自己的儿子为骄傲,并要求他必须成为一名律师。当儿子选择其他职业时,父亲对他本人和他选择的职业进行了强烈的鄙视。
图 源 | pixabay
为何父母无论
怎样都不满意?
其实,一个自恋的人通常也是缺乏安全感的,很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,他们自己很少被重视,或者说只有在满足父母需要的前提下,父母才会对其给予重视。所以,他们一直在依赖于父母对他们的态度,而发展出“自我概念”,因此如果问他们是如何定义自己的,通常会得到模糊或者偏执的答案。
例如,这些人可能觉得自己天生不懂察言观色,性格有缺陷,做得不够努力或者毫无价值。
当有了孩子后,他们的这种不自信和畏惧,也投射到了孩子身上。这里列举几个案例:
案例一
当女孩和她妈妈一起准备去参加大型聚会时,两人为穿什么衣服而产生了争论:
妈妈:“这个聚会里面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啊,你看看自己选的什么裙子?这么短,我都替你难为情啊!做事情要分场合的嘛!”
女儿:“我穿什么我自己做不了主吗?你管太宽了吧!”
案例二
当孩子攒够了钱,为自己贷款买了一台新车,兴高采烈开着去见父母,结果劈头就是这么一段对话:
父亲:“哎……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,这些东西没有必要跟别人比,贷这么多款不是活受罪吗?”
孩子:“我是来跟你们分享快乐的,这么跟我讲话有意思吗?”
在上面两组对话中,很明显这两对父母都对自己或孩子即将面临的局面,产生了一种忧虑感。比如,妈妈担心自己的女儿着装不当,被人说闲话;父亲觉得自己的孩子背上了额外的经济负担,而且过于虚荣。
因此,他们都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做出了不当假设,而且很明显,自己并没有太多信心面对生活的改变。
也许从表面上,看不出这些父母有任何自恋情节。但是,他们的价值观永远退缩在一个他们认为“安全”的狭小意识空间里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他们觉得这个空间是最完美的,如果孩子也在这个空间里,听从他们的指示进行“表演”,那么结局也是最理想的。
图 源 | pixabay
自恋型父母
对孩子的影响
许多自恋的父母所使用的措施,会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。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在指导和帮助孩子,而实际上却在造成伤害。西方有一句谚语:「通往地狱的道路铺满了善意」。
由于自己的不安全感,以关怀为名,用种种控制、打压、冷暴力的手段去干预孩子的行为,其实只是在把属于自己的创伤和不幸,默默地传递给孩子。
自恋型父母通常会用哪些手段影响孩子呢:
把孩子与其他孩子做对比
批评孩子先天的性格、脾气或特征
要求孩子的行为和某种标准一致
不断强化孩子犯的错误
否定孩子的梦想,理想和目标
仅仅根据成绩评估孩子的能力和智力
反复总结孩子的缺点
从不赞美
要求孩子服从,但不允许孩子质疑
而在这些冷暴力的影响下,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也可能朝着三个方向分化:
模 仿
孩子的自我意识可能会被渐渐磨灭,而开始用一种模仿的姿态去与父母相处。
例如模仿父母处事的标准、行为和思维。因为这样做是最简单的,也最容易赢得父母的赞同和肯定,因为父母会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观完完全全在孩子身上得到了复制。而结局可能是,孩子成为了和父母一样“自恋”的人。
服 从
有些孩子可能并不愿意模仿,但是也没有力量去挑战父母。因此只有默默地服从。而孩子所做的这一切,其实并没有对自己的人格塑造产生任何积极影响。他们仅仅是在“帮助”父母,去维系属于父母的那些脆弱的自尊感。
反 叛
最后,一些孩子在父母的管制下,产生了对抗的心态。例如,父母对于自己的学业或者职业设立了很高的要求,他们也会尽力去满足父母。
然而,关键问题是,尽管孩子一直在迫使自己满足父母的需要,但他们其实是以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,维系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。而他们的内心,却很可能对自己的行为充斥着否定。
图 源 | pixabay
面对与父母
之间的鸿沟
面对父母的自恋,或者近乎于偏执的管束,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。这里面有好几层的原因。例如,父母与孩子间天然的亲子关系,父母的年龄,认知能力的退化等等。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,其实很多孩子在长期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,目睹了父母所经历的痛苦、困难和创伤。
换言之,他们也很清楚父母的“软肋”在哪里,而有意识地去回避父母的这些痛点。因为一旦挑明,立即就会加深父母的自卑、自责,进而也会让孩子产生内疚。
因此,当遇到自恋或冷暴力的父母时,正面对抗似乎不是很好的办法,那么孩子可以做哪些呢?
审视自己的焦虑点
上面提到了,自恋的父母往往也是自卑的。所以,当产生矛盾时,作为孩子可以先看看,自己是否对父母的这种“自卑感”产生了移情。
也就是说,由于父母的自卑,让自己也变得自卑了。例如在公众场合着装应该保守这件事,是否彰显了父母(或自己)在外人面前的不自信?是否觉得自己的家庭低人一等?先面对自己的焦虑和内疚,才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,并着手去解决它。
简而言之,当问题产生时,先解决自己的痛,再去理会他人的痛。
图 源 | pixabay
帮助父母处理焦虑
如果自己的内心渐渐开始强大起来,子女就可以开始去“共情”父母。这是建立在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和自尊的前提下。
例如,孩子并不觉得自己的着装会显得突兀,反而对自己的审美很有信心。这时,她就可以去和妈妈沟通,并了解妈妈的审美观是如何形成的,以及妈妈究竟在意什么,担心什么?甚至陪同父母去寻求心理医生的进一步帮助。
设立与父母的界限
以上两点,是针对关系比较紧密的家庭而言的。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纽带越紧密,情感上的细枝末节也越多。比较理想的状态是,父母和子女间,有着比较明确的界限感。
这种界限感包括了空间上的界限,也包括了思维和行为上的界限。当需要共同面对一件事的时候,彼此站在属于自己的领地里面,用自己最舒服的姿态去面对,同时也让对方有足够空间,尽情表达和舒展自己的人格。
参考资料
Rappoport, A. (2005). Co-narcissism: How we accommodate to narcissistic parents. The Therapist, 1, 1-8.
相关阅读
黄贝尔
澳大利亚女性心理治疗中心,澳大利亚联邦心理治疗协会认证临床心理治疗师。
长按二维码,可咨询医生